[中國]老街裡的電腦維修 古今對比文化衝擊
記者陳志東/安徽報導˙攝影
一般我們逛老街,最期待的除了街區要廣、房子要古、最好古到超過幾百上千年還維持得很好,而如果裡面的人,到現在都還在賣古玩意、吃古零嘴、穿古衣、過著古代般的生活,那就太好了。只是,我們觀光客期待看到的老街生活,真的會是老街人想要的生活嗎? 這次到安徽合肥近郊、因三條河流匯集而得名的「三河古鎮」,三河古鎮基本上算是維持得不錯的古城了,從春秋時代的左傳開始就有記載,三國時代曹操也曾於三河駐軍,2千多年來,這裡還維持著許多古橋、古河、古茶樓、古民居,裡頭的老頭也夠老,而且面積很大,逛兩個小時也逛不完。我看著看著,卻突然發現一片超古老屋區中,掛了一面「電腦維修」招牌。 在這麼一條2千多年的老街中,如果賣的是硯台、毛筆、工藝品,或是掛著「算盤維修」、「草鞋維修」,大家就會覺得理所當然,但掛上「電腦維修」,就教人怎麼看怎麼奇怪。只是轉念一想,就算是老街人,也是活在現代,也是會用到電腦啊。 觀光客或都市人經常顯現的就是這種私心,總是希望一個歷史文化街區永遠以我們期待中的古老面貌存在,卻從不考慮住在裡頭人的想法與需求,而如果老街面貌被改變,更會惹來文化人的咒罵,罵這些人貪財、不懂文化資產的珍貴。如何在文化保留與老街人的生活舒適或商業發展間取得平衡,確實需要很多學問與用心。 例如我們台灣金瓜石,以前為了防水,因此當地人會以瀝青鋪在屋頂,這樣的黑頭房子就形成金瓜石特色,但瀝青屋頂的最大問題就是夏季悶熱,隨著現代建材進步,因此許多人改建房屋後就把瀝青屋頂換掉,換來了較好的通風品質,但也換掉了金瓜石的一個建築特色。又如三峽老街或許多各地老街與老屋,以往會以陶水管夾在牆內運水,但隨著年代久遠、陶管破裂,這些老屋子要面臨的就是房屋漏水,不整建很難住人。 以前看到老街變調,心裡總會不斷惋惜,但自從看到這面「電腦維修」招牌後,卻突然發覺自己開始懂得住在老街裡人的心情。要讓老街維持不動,除非政府收購或大力補助,但那就會失去人味。如果要有人味、卻又要求私人產業保存但又不准其商業化賺觀光財,那也真的太嚴苛。或許,文化本來就會流動,只要在這流動過程中有著一個比較好的方向,那就很不錯了。以更寬容的心情來看待老街的文化變遷,或許會讓人發現更多的趣味人文味。 ↓圖:安徽三河古鎮老街。 ↓圖:安徽三河古鎮經常都有野台戲上演,當地居民也都會前往觀賞,基本上古味維持得挺好。 ↓圖:三河古鎮在中國算是知名古鎮,因為多河多水多橋,因此也有人將之與中國江南第一水鄉周莊相比,稱之為「合肥周莊」,並經常有人在此辦活動。圖為剛好正在選拔中的水鄉麗人代言人選拔活動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