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  淡水














1.地理環境

淡水區位於新北市西北沿海處、淡水河出海口,東經121.26度,北緯25.1度,北與三芝區為鄰、南接台北市北投區、西濱台灣海峽、西南隔著淡水河與八 里區遙遙相望,總面積位為70.6565平方公里;淡水區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淡水擁有風光美麗的山水景色,自古即為台灣八景之一,並有『東方威尼斯』的美名,昔日更是台灣第一大港,西方文明也是由此散播至台灣北部各地。


淡水正位於孕育於臺北盆地的淡水河出海口的北岸,東邊以關渡、坪頂與北投區相連;北面以大屯山跟三芝區比鄰而居,蜿蜒而下的大屯山系,同時守衛著東面山腳下的住民;西側連接著臺灣海峽,南側則隔著淡水河遙遙相望位於八里區的觀音山。整體而言,淡水略呈菱形,東西之間最寬的距離是 12.5 公里,南北最長是 13.5 公里,境內高聳的大屯山、多條起伏的丘陵、蜒長的淡水河、河口要衝的位置、以及凹岸的港灣形勢…這些重要的地理條件,都是促使淡水發展的因素之一。


氣候

淡水區之氣候,年均溫22.1°C,4月是「日麗風和」的春天,但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,有時發生奇寒現象。5月中旬~6月中旬便是梅雨季,雨量豐沛,為全 年之冠。梅雨季的氣溫較涼。7、8、9月是炎夏,高溫常在攝氏30°~35°間,西南氣流鼎盛,格外涼爽,而夏天特有的「午後雷陣雨」多半下在臺北盆地,每至關渡一帶即止。夏季多颱風,淡水河流域因河口朝西北,每遇西北向的颱風,海水倒灌而入,造成嚴重水災。10月颱風呈尾聲,便進入「秋高氣爽」的秋季, 但常有「秋老虎」(指秋季之異常高溫)現象。11月氣溫繼續降低,而漸進入冬季。嚴寒冬季多出現在1~3月之間,最低溫可達5°C,又因潮溼而酷寒。冬季(12月至翌年3月),東北季風蒞臨大屯山系時,位於迎風區的淡水首當其衝,雨天雨量均多,因而較台北盆地為寒,冬季全臺最低溫常出現在淡水。其相對溼度 80%,年平均降雨量約2,119.6公釐。



2.歷史沿革


淡水一詞在昔日是淡水河口和淡水港的總稱,甚至是包含整個台灣北部,而滬尾一詞則是一個平埔聚落的名稱,音為『Hoba』、意為河口,漢人將它翻譯為滬 尾,日治時期淡水以取代滬尾成為地區的代稱;淡水從7000年前即是東南亞海渡的中繼站,因此一直有居民移入淡水,居住在此的大部份是凱達格蘭平埔族,當 時中國和日本的船隻只要停靠淡水就可和平埔族做貿易,到了16世紀西班牙人覬覦台灣的地理位置,佔領了北台灣、建造了聖多明哥城,1642年荷蘭人北上驅 趕西班牙人並招集漢人拓墾,利用淡水為港吼與中國互相往來;1860年天津條約淡水為開放港口之一,並徵收關稅,雞籠也成為淡水的外口,這兩個地方變成為 外國商人聚集之處,逐漸地各國商行到淡水貿易,成為西方文化當入台灣的窗口;日據時代由於河道逐漸淤淺,因此日人便將重心轉至基隆港,但是在當時完備的公共建設讓淡水港還有空間發展,成為鄰近地區的行政文化中心。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淡水老街鄰近淡水捷運站,由於交通方便,因此淡水老街每到假日總是人山人海。淡水

老街位於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、重建街、清水街等一帶。由於但淡水的歷史悠久,塑造

淡水全臺獨特的異國情調、國際色彩。富有歐式風格的紅毛城、偕醫館、長老教會教

堂,日本風格的日式建築,漢人的聚落特色─街道和寺廟,成就了淡水迄今無可取代的

風韻。 淡水老街為淡水熱鬧的商店街,有著各式各樣的淡水小吃。像是淡水阿給、魚丸

湯、阿婆鐵蛋、蝦捲、魚酥、酸梅湯、餅鋪。淡水老街不只有美味的小吃,還有一些藝

術精品商店;淡水老街河岸邊也有幾家不錯的咖啡廳,逛累時也能坐下來,喝杯香濃的

咖啡,觀賞淡水黃昏時的景色。淡水老街最著名也最特別的小吃是阿給,阿給的作法是

將油豆腐的中間挖空,然後填充肉燥粉絲、浸泡過滷汁,以魚漿封口再加以蒸熟,食用

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,吃起來口感相當特別。 淡水的旅遊人潮絡繹不決,異國

觀光客都聞名前來拜訪,使得淡水旅館、淡水飯店、淡水民宿等如雨後春筍般的多了起

來,而且一家比一家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,也因應資訊化的時代,已有多家旅館飯店與

民宿業者,搭配飯店線上即時訂房系統,讓民眾輕輕鬆鬆訂房且事先規劃行程玩遍淡水

旅遊景點,讓您的淡水旅遊更加的深入,留下豐富且精彩的淡水旅遊回憶。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Free counter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