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新德里旅遊


認識印度的第一站是首都德里,市內充滿著新舊文化交替的痕跡。德里是位於印度恆河以及亞穆納河等兩大河流流域,是印度首都和經濟、文化中心。 印度門-是位於拉加帕特街東邊的道路中央。印度門樣是模仿凱旋門,高度約四十二公尺,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九萬名軍人所建的,牆壁上面都是刻有所有陣亡將士名字。印度門到總理官邸之間著拉加帕特街,是一條筆直寬敞的道路,每年的印度國慶閱兵都是在這條道路舉行。印度門之所以吸引許多旅遊客的原因,是因為周邊還有兒童公園、國立現代美術館、國家運動場等。 顧特卜高塔-是位於德里南邊十五公里處,是顧特卜德汀所建。此一高塔建造目的是象徵勝利、並且襯托瓦吐勒回教清真寺。顧特卜高塔總有有五層,高有七十公尺,頂端直徑只有二點五公尺,高塔下面三層是紅色砂岩所構造,上面是大理石築成,塔身雕刻著古老的文字圖案。 吉 祥天女‧納拉亞那廟-它是座落在曼迪爾街,距離康諾特廣場西邊兩公里處。寺廟的樣式與其他印度教寺廟不同,外觀漆成鮮豔的紅黃兩色,內部裝飾得極為華麗堂皇,是印度富商所建造的,建於二十世紀。此一寺廟供奉納拉亞那和妻子吉祥天女神像。納拉亞那是印度教保護神毘濕奴的化身之一,象徵一般的愛與知識。吉祥天女是印度教的女財神,可保佑信徒獲得財富。但是旅客前往必須要注意:進入吉祥天女寺廟參觀,無論是遊客或是印度人都必須要拖下鞋襪。

印度舊德里 迦密清真寺 紅堡


舊德里主要建築遺跡,都是德里幾個前身城市所遺留下來的。這裡屹立的許多清真寺、堡壘、城牆等古蹟。在狹窄街道內擠滿各式樣的交通工具,生活景象與新德里形成強烈對比。
迦密清真寺-它是位於紅堡附近,是一座具有波斯風格的回教寺院。清真寺中央建有高達六十公尺的圓頂,左右各有一根尖塔、高約近四十公尺,是蒙兀兒帝國君王中、最愛建築的沙賈汗王最後的傑作,完成於十七世紀。迦密清真寺由紅色砂岩和白色大理石所組合完成,可以容納兩萬多名伊斯蘭教徒,主要入口有三個,位於清真寺北邊、南邊和東邊。進入寺裡旅遊參觀的人,都必須拖鞋襪。清真寺中庭的長方形水池,是回教信徒朝拜前洗腳、洗手的地方。而四周圍,是回教徒的住所,充滿濃郁的蘭教氣息。
紅堡-座落在亞穆納河西岸,是舊德里主要建築遺跡之一。紅堡又稱為拉爾‧奎拉城堡,樣式和阿格拉堡十分的類似,都是採用紅色砂岩所構築而成。紅堡的四周,環繞著紅色砂岩城牆和護城河,長度有四十公里。遊客前往參觀主要的入口只有拉荷利城門,堡內建築物有:公眾大廳、私人大廳、明珠清真寺、蘭瑪哈勒、哈斯瑪哈勒、皇家浴池和噴泉花園等等,給各國外旅遊客參觀。
其中公眾大廳,是昔日帝王聆聽朝臣的地方,至於私人大廳,則是帝王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,其中央有一個寶座。而白色大理石所構造而成的私人大廳,建有形狀優美的拱廊,廊柱上面還雕刻著精緻的植物以及花卉等圖案。

印度卡修拉荷旅遊景點


這裡的寺廟被統稱為性廟,主要的原因是每一座寺廟牆壁上的雕刻、主題都是與性愛有關。這些充滿情慾動作的男女雕像,使得卡修拉荷成為印度著名的特殊旅遊景點之一。 肯達利亞.瑪哈戴瓦寺廟-它是位於西群寺院的中心,是一座高有三十公尺、長有二十公尺的濕婆神廟,已經有近一千年的歷史。卡達利亞具有洞穴的意思,就是指岡底斯山。傳說這是濕婆神的住所。這座寺廟的正面是一條長長的階梯,而且周圍有迴廊環繞。 寺廟裡面供奉著一具巨大的濕婆靈甘,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。每天都有許多印度教徒捧著鮮花和蒂卡來此膜拜,也吸引了許多慕名前來的觀光旅遊客參訪。它們的內部至少有兩百座雕像,而外牆壁上所裝飾的雕像、則至少有六百多座以上。每座石刻雕像高度都有兩呎多高。卡達利亞.瑪哈戴瓦寺廟樣式,是典型的北印度寺廟風格,中央建有圓頂。這座比例完美的寺廟,裡裡外外都布滿繁複的彫刻,主題和內容都離不開男女交合的姿態和各種性愛動作。讓這裡每天遊客總是絡繹不絕。 戴維.迦甘丹巴寺廟-它是卡修拉荷早期寺廟建築的代表,建於西元一千年左右。寺廟原本供奉毘溼奴神祇,後來又獻給雪山女神-帕瓦娣。然而這座寺廟和瑪哈戴瓦,是共同屹立於一座基壇上,寺廟周圍沒有迴廊,陽台比其他寺廟巨大。牆壁上裝飾著許許多多神像和性愛雕刻,包括有三頭六臂的濕婆神,以及化身侏儒或公豬造型的毘濕奴形象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Free counter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