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波士尼亞]重建種族和解石橋 莫斯塔浴血新生
文.圖/虹在天涯
在塞拉耶佛一待就是三夜。第一和第二天把塞城的景點都看得差不多了,第三天,我們決定搭火車到莫斯塔 (Mostar)一日遊。 位於波士尼亞國土極南邊,已經很靠近克羅埃西亞的莫斯塔,是赫塞哥維那(Hercegovina,組成 Bosnia-Hercegovia兩大區域中較小的那一半)的第一大城。雖然地圖上看起來和塞拉耶佛的距離不會太遠,因為途中多山,地形險峻,搭火車單程就要近3小時。雖然我們做「一日遊」,在交通上就會花掉近6小時,感覺非常辛苦。但火車穿過重重山巒,沿途峽谷風光明媚。再加上乘客很少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一次占兩位,甚至躺下來睡。這樣的火車行程走起來,其實非常愜意。 建在Neretva河谷兩岸的莫斯塔,是個非常漂亮的山城。因為其高低起伏的地形,以及處處可見的鄂圖曼式建築,莫斯塔一直是個很吸引人的旅遊勝地。但整個城鎮最有名的,幾乎每個人來拜訪,都一定要去看的,還是莫城剛建成沒有幾年的「古」橋。莫斯塔古橋的照片還放上Lonely Planet第一版的「西巴爾幹半島」旅遊指南的封面,而且也是全波士尼亞唯一的,聯合國教科文基金會(UNESCO)指定的「人類文化遺產」。 才建成沒幾年,怎麼能稱為古橋,而且還是「人類文化遺產」?原來這2004年才完成的石橋是1993年被摧毀的古石橋的重建版。而石橋在1993年被炸燬時,其實已經在Neretva河上屹立了4、5百年了,是個名符其實的「古橋」。這個由土耳其人建造的石橋,作工細緻,使用的石塊還會隨著陽光的位置,在一天不同時刻,反射出不同色彩。而且非常堅固,400多年沒有動搖過。一直到1993年,原本聯合起來對抗賽爾維亞人的回教徒及克羅埃西亞人開始反目。在內戰擴大,兩族各自退守 Neretva河兩岸時,克羅埃西亞人將此石牆炸燬。古橋的摧毀不只是代表了對歷史文物的不尊重,也象徵了波士尼亞的和平似乎更是遙遙無期。 ↑搭上這只有兩節車廂的小火車,翻山越嶺,前往莫斯塔一日遊。 下了火車,我們先在車站附近用餐,然後沿著舖滿石板的街道,走向古橋。途中我們還拜訪了一個稱為「土耳其之家」(Turkish House) 的博物館。此博物館原來為當年土耳其統治時期,政府官員的官邸,內外的陳設伊斯蘭風味濃厚。樓上的後室望出去,雖然看不到莫斯塔古橋,卻可以將Neretva河谷兩岸的風光盡收眼底。 ↑莫斯塔舖滿鵝卵石的古街。 ↑「土耳其之家」內部的客廳擺設,還蓋滿了土耳其毯子。 ↑「土耳其之家」客廳窗口外就是Neretva河,還看得到河對岸天主教大教堂的尖頂。 走出「土耳其之家」,沿著Kujundziluk 石板小路繼續南行,我們終於見著了鼎鼎大名的莫斯塔石橋。其實橋的造型非常簡單,一點也不特出。半圓形的橋拱顯得儉樸而優雅。米黃色的橋身架在翠綠湍急的Neretva河上,透著點靜謐古意。其實近看,感覺得到石橋剛建好不久。潔淨的米色橋身一點兒也感受不出歷史的滄桑。搭配在這麼一個經戰火蹂躪的城鎮,有點突兀。但這也是莫斯塔「新」橋所隱含的歷史荒繆。一路走向橋頭,我們也從不同角度和石橋合照,謀殺了不少底片。 我們走上石橋,前往河的西岸。據說橋上常會有年輕人示範跳水,順便賺取外快。據傳這是個流傳數百年的傳統。儘管在1993年到2004年間,石橋已毀,在原地址臨時搭建的簡陋木橋上,跳水的傳統依然持續著。不過我們走過橋的時候倒沒看到任何人正要下跳,倒是在橋的另一頭看到了個「跳水者俱樂部」(Divers' Club)的招牌。 ↑由河東岸的行人徒步區觀賞莫斯塔石橋。 ↑另一張莫斯塔石橋的照片。 ↑橋頭有個非常不起眼的小紀念碑,寫著「勿忘1993」(古橋被炸毀的那一年)。細看,這塊石頭就是來這當年被炸毀的橋身,上面的鐵管則是來自當年炸燬古橋的砲彈。 到了石橋的另一頭,Neretva河的西岸,等於是進入了莫斯塔的克羅埃西亞區。在東岸處處可見的清真寺宣禮塔在此幾乎都沒有了。取而代之的是克族信奉的天主教常見的教堂尖塔。 走到Hrvatskih Brantelja大道,這條路在克族及回族戰事達到最高點時,是戰況最激烈的一條街。整條街上的房子若是沒被炸燬,上面至少都布滿了數百個子彈彈孔。 沿著Hrvatskih Brantelja大道走著,不覺怵目驚心。沒想到這整條街還是布滿了破破爛爛的房子。有的房舍半塌,裡面長滿了野草。還完好的房舍,牆上幾乎都是數不清的彈孔。戰爭雖然都結束了十幾年,外表上的傷,很明顯的都還沒治癒。那麼內心的傷痕呢?據說,戰後雖然克羅埃西亞人和回教徒共同獲得波士尼亞51%的領土 (塞爾維亞族獲得49%,但兩塊領土仍以同一「國」名義存在),但兩族間仍充滿了不信任。在莫斯塔,基本上回教徒在河東岸活動,克羅埃西亞族在西岸。彼此盡量不要來往。儘管在石橋已修復的今天,無形的傷痕仍未彌平。而且,可能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彌平。 也許,這是為什麼聯合國要花這麼多錢,將莫斯塔古石橋重新建造。因為它所象徵的,不只是過往歷史的榮耀。橋樑所代表的,更是希望終能橫越歷史族群仇恨的鴻溝,邁向和解。 ↑莫斯塔西岸的Hrvatskih Brantelja大道還看得到這樣被炸毀的房舍,此時已雜草叢生。 ↑這棟建築的子彈孔多到難以計數,可想像到當年巷戰的慘烈。 ↑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海報。用數千張人臉的大頭照,拼湊出莫斯塔石橋的馬賽克圖畫,也隱涵了對所有族群,終能大和解的企望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