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台北]地圖上找不到的「撫台街」 華麗洋樓做見證!



台北市剛在不久前的4月底,開放一座整建完成的古蹟建築,9/30以前免費參觀,它的名字叫做「撫台街洋樓」,擁有曼薩爾(Mansard)式屋頂的華麗典雅,值得喜愛建築者專程造訪,並可順遊周邊流著相同歐風血統的建築。 

撫台街?翻開現在台北市的街道地圖,怎麼也找不到,不過,它確實存在!只是換了個說出來你就會「哦~」一聲的街名。日據時代,它叫做「大和町通」,台灣光復後,它成為現在的「延平南路」。至於為什麼叫做「撫台街」?那就是更早以前的清朝的事了。 

撫台街與洋樓身世解密 

「牡丹社事件」以後的清朝,開始正視台灣的重要性。北部的建設初起,如同南部的屏東恆春城一般,築起了台北城,建城之際,開闢了一條進出台北城,連接北邊繁華商業區大稻埕的重要道路,並於這條街上,相當於今日延平南路、武昌街口的地方,設置了「臺灣巡撫衙門」,統管全台事務, 這條重要孔道因此稱為「撫台街」。 

1895年,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後,「台灣總督府」於台北成立,並於1900年敲定台北市街廓計畫,重整清代建立起的街坊,「撫台街」鄰近台北驛、台北郵便局,且仍為連接北區的既成道路,被保留且加以拓寬,成為嶄新的商業街道。 

新近開放的這棟古蹟建築「撫台街洋樓」,雖冠以清代街名,卻是在日據時期此區改為「大和町」後,才興建的西式2層樓商業建築,若稱為「大和町洋樓」,似乎較貼近其時代背景。 


↑日據時期地圖紅色區塊,清楚顯示洋樓所在與所有權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根據洋樓內一幅日據時代台北的「職業別明細圖」,「撫台街洋樓」位置標示著「高石組」,顯示它是一棟商業用途的街屋,由福岡來台的高石忠慥建造所有,約莫在1910年左右竣工。洋樓在1930年代後期,所有權易手,由酒類商人佐土原吉雄擁有。 

高石忠慥是著名的營造商「大倉組」的台灣分店主任,後來自立組成「高石組」,為當時台灣營建業的名家,曾參與「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博物館」(二二八公園內的台灣自然博物館)等重要工程,大同公司的老創辦人林灶(林挺生的父親)也曾在高石組工作。 

洋樓建築珍貴之美 

撫台街洋樓之所以值得被保留,至少有幾個重要的理由。首先,它是台北市目前日據時期建築中,唯一的獨棟私人商店洋行型街屋,其他多為公署、行庫等官方建築。其二,它的年代久遠,比目前看到的總統府(總督府)、台灣自然博物館(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博物館)的年紀都來得大。其三,它的建築形式華麗優美,為台灣日據時期街屋建築中僅見,獨棟、法式屋頂搭配石材拱圈騎樓,在在顯示外貌的尊貴典雅,宛如台北賓館主建築的縮小版。 

洋樓的一樓為石材、二樓為仿石材外觀的木構為主體,再以華麗耀眼的曼薩爾式屋頂與三座老虎窗,成就其不容忽視的傲人美感。 


↑洋樓整建前,呈現破敗,但原樣依舊。翻攝自展場照片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
↑整建後的洋樓,一派華麗典雅的樣貌重現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站在洋樓對面,4柱3間的石拱圈,畫出優美的弧線,由厚重樸實的梯形唭哩岸石塊組合而成,有人說,當年日本人拆除台北城,牆石多被拿去蓋後來的街屋,這些石塊或許也有同樣的身世。 

騎樓3個石拱圈以巧妙的距離安排,等分了2樓立面上的6個長形扇窗,中央拱圈還與屋頂上最大的老虎窗,形成一中軸線,呈現左右對稱均衡,卻絲毫不顯呆板的古典風情。 

騎樓相當寬敞,特殊的在於它的天花板,以木板拼組成相當罕見的菱形幾何圖案形式,讓人不得不駐足抬頭。一樓主體同樣為方整厚重的石塊建材,入口門楣上方特別裝置如山牆般的石材額飾,石材為觀音石,樣式則屬17世紀慣用的古典樣式,其他長形窗戶上也同樣搭襯,透露出莊重典雅的氣質。 


↑騎樓寬敞,天花板、門窗都值得細細觀賞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二樓屋身看似同樣格調的石材,其實二樓與屋架都是木構,站在整建後的二樓,特別在原本應該覆蓋天花板的地方,選取一部份改用透明玻璃,讓觀者可以清楚看見木材椼樑的繁複結構之美。 


↑屋頂與老虎窗是洋樓最引人注目的焦點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屋頂應該是這幢建築最引人注目之處,曼薩爾式屋頂(Mansard Roof,或翻譯成馬薩、蒙薩)以複折式的三段陡坡構成,正面中央設置比例有點「巨大」而突出的老虎窗,兩側各再擺上個半圓形老虎窗,屋頂則以銅片覆蓋,收邊同樣以銅為材質,絲毫不馬虎。這類型的屋頂在歐陸,尤其法國相當常見,台灣也有許多類似者,如台北賓館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處。 

洋樓內部展陳 

整建完成的洋樓內部,空間格局完全忠於原味,1樓除工作區域外,主要展出老洋樓的身家故事與整建過程點滴,透過大型圖板與文字說明,觀者可看到洋樓古早樣貌與細部構造之美。 


↑一樓展示老房子的故事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從1樓後方經過小小的後院,踩著窄窄的木造樓梯上到2樓,入口右邊牆上掛著一幅3D圖畫,身體左右稍稍偏移,就能看見榮町(今衡陽路)今昔街道的對照樣貌,相當有趣。 


↑二樓的大書,展陳老台北的歷史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往前進入的空間,牆上另有幾幅日據時期台北的街道圖、「職業明細圖」,細細看著昔日地圖,再將腦中的今日台北樣貌「浮貼」上去,對照起來,不僅相當有趣,也宛如走進時光隧道般,穿梭於今昔台北城之間。 

右側展間目前以劉銘傳的開台、治台事蹟為主題,其中有1冊做成大型書本形式的「電子書」,只要手掌如翻書般在上頭輕輕翻動,書籍便會自動翻頁,將台北城的發展歷程,一一展示,絕對吸引孩子的焦點,連大人也相當有興趣呢。 

兩間展廳之間有一狹窄通道,由此抬頭便可透過透明玻璃,看見椼樑結構與大型老虎窗的結構之美。 

↑透空處可見木構建築細膩用心之美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 

洋樓現況訊息 

這幢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後就命運多變的洋樓,曾經是警備總部的諮詢案情室、警備總部軍法室人員宿舍,後來又變成國防部退休軍眷的寓所,8戶人家搬走後,無人管理而成荒廢雜亂的模樣,還成了街友的「旅館」。 

被列為古蹟卻遲遲沒有動靜,1場大火燒掉了2樓,所幸1樓為石材得以倖免於難,隨後又差一點被國防部拍賣、拆除,幾番轉折,終於能夠被保留下來,並按照原樣整建完成,實屬珍貴。 

走覽撫台街洋樓的同時,鄰近的台北郵局、北門、中山堂,乃至總統府等博愛特區內洋風建築相當多,光是洋樓一帶的延平南路、重慶南路等街廓,也有洋風街屋可賞,可一併納入散步遊程內。 

目前這棟美麗的洋樓,由「台北故事館」團隊負責維護經營,9/30以前都可免費參觀,相關資訊如下︰ 
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10:00 ~17:00 (週一休館) 
門 票:2009/09/30前免費參觀 
地 址:臺北市延平南路26號 
電 話:886-2-23145190 

交通資訊︰ 
1.搭乘捷運至「台北車站」站下車,出站後沿忠孝西路往南步行至延平南路左轉後,步行約三分鐘至撫台街洋樓大門口。 
2.公車可搭搭9、15、18、22、49、220、232、247、257、262、276、287、513、527、835、重慶南路幹線,台北郵局站下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Free counters!